中国工业报记者 邢丹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正快速崛起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催生出系列“低空+”创新场景,对安全高效且具备高适应性的低空基础设施保障需求也愈发迫切。圣翔航空,创立于2012年,凭借在低空新基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推出全新一代圣翔移动机场,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圣翔航空总经理助理赵阳坤表示,随着低空场景的不断成熟,客户对于起降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针对一些特殊场景,起降场建设对场地平整性、地质类型、临建区的建设规划等都有一定要求。因此,有客户提出能不能让机场‘动’起来,可以在特殊场景快速部署。圣翔航空抓住这一市场“蓝海”,自主研发出具有高机动性能的低空新基建装备——移动机场(全称“移动智能起降场系统”),该产品以在复杂环境下为各类飞行器提供起降平台保障为目的,通过创新车载可移动式设计,实现了机场跟随需求灵活转移的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固定式停机坪建设周期长、场地制约多、前置审批手续繁多的问题,拓展快速机动部署起降场的应用场景,适用于13.5吨以下垂直飞行器起降,是全国首部车载可移动的智能起降场。
据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圣翔移动机场依托独立车载电源驱动,能够一键展开部署成长12米、宽12米的垂直起降机场,也能一键收拢成类似集装箱形态,适配多种牵引方式,经通用货车背负可上路行驶,轻松到达目的地。

机场可供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飞机等多类垂直飞行器进行起飞、着陆和表面活动。产品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搭载了先进的数字智控系统,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即可对移动机场进行全面操控。借助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能够轻松实现诸如起降场展开、撤收、状态监测等多种功能。
移动机场配备了高精度的智能导航与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精准定位移动机场的当前位置,远程监视,确保移动机场能够快速、安全地抵达指定地点。在到达目的地后,其定位功能还能准确地将起降场的位置信息传递给即将降落的飞行器,帮助飞行员在复杂环境下迅速找到起降点,提高了飞行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障飞行器起降的安全性,移动机场集成了自动化的气象监测与预警功能。通过部署在起降场周边的气象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诸如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等各类气象数据。
该产品提供便捷式储能中继,具备灵活多样的供电方式,在满足自身运行电力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电动飞机起降的特殊能源需求,为电动飞机的安全、高效起降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一款完整的系统集成及成熟的功能实现的智能化起降装备,圣翔移动机场可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文旅观光等众多场景,为低空新基建提供了切实可行且高效的增速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圣翔航空先后取得60余项科研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拥有省级重点院士工作站,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下一步,圣翔航空将依托“产品+运营”双平台战略,积极参与到重点城市的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全方位地开发涵盖“低空+全域”的多元生态场景,推动低空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